这本书像敲醒昏昏然家长的警钟,像拍打教育者心灵的骇浪,令人读后震撼心弦……
当笔者第三次阅读《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》时,心灵仍长久地为书中语言及“问题少男少女”的困惑所颤抖。
本书作者李黑妮刚过而立之年,她长期生活在哈尔滨,初二便辍学,靠勤奋与执著,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喜人的业绩。
“以例子取胜,以个案感人”是本书写作的显著特点,连每章的大小标题也是故事式的叙述语言。这种写作手法容易取得读者的信任感。泛泛的家教类书人们读得不少,那大多是大道理套小道理,干干巴巴。而李黑妮一改这种文风,以其在心理工作室长期接触孩子、家长的真实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,使读者从中获益。
当今社会,随着市场经济发展,开放的社会环境、优裕的物质条件乃至特定的代沟生存模式,这一切都使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复杂。为什么不少家长为孩子的“变坏”、“不听话”、“成绩下降”、“性格孤僻”、“不尊敬师长”等而困惑,而束手无策,根源是用老一辈的家教思维方式、方法去管教新一代的孩子,本书作者给人们传递新的观念、新的家庭亲子观、教育观,就是要破除父母权威,平等地对待孩子,放弃自己教育者的身份,向孩子学习,相信孩子的自然成长,重视家长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。我认为这本洋洋30多万言的书,核心的观点就在于此。
当然,要从接受这个观点到学会运用这个观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更何况各家的孩子情况各异,但明白了这个“新思维”,就是读完这本书最好的收获,就能逐渐从感情的溺爱漩涡中走出来。
“望子成龙”是中国家长传统的普遍心态。我认为:重要的不是家长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,而是孩子希望自己成为什么!本书恰恰就能对家长们的过度保护、过分期望、过度干涉,孩子们的心理孤寂、情感缺憾等问题提出尖锐的批判及否定。
本书的写作语言也别具一格。李黑妮采用了当今世界流行的叙事散文式写法,把作者一些带鲜明哲理性的思考以感喟的方式表述出来。这种直抒胸臆、快人快语式的感喟表达大大拉近了读者与书的距离,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工作者的一种研究精神、一种新的角度、新的思考方式。
培养好下一代是一个家庭的大事,也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的大事,但愿人们从这本书中汲取有益启示,解除家教因惑,和孩子交上朋友,让孩子从小有一个合格的父母呵护他、帮助他,踩出一条金光闪闪人生路!
《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》李黑妮著
花城出版社出版